照片/ Alan Cooper,阿德萊德大學(來源:阿德萊德大學) “現代口腔基本上呈永久性疾病狀態” 古代人類骸骨牙齒上的鈣化細菌中保存的DNA清楚地顯示了從石器時代到現代由于飲食和行為的演變帶來的健康后果。古代基因記錄顯示:當人類中出現農民,并在之后將食物加工引入工業革命后,飲食發生了變化,因此給口腔細菌帶 來了負面變化。 由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遠古DNA研究中心(ACAD)率領的一支國際團隊在澳大 利亞開展了這項研究。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了2月份的《自然遺傳學》上。其他團隊成員包括英國阿伯丁大學考古系和劍橋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 該研究的負責人、ACAD主任Alan Cooper教授說道,“這項研究第一次記錄了我 們在過去7500年的進化如何影響我們攜帶的細菌以及重要的健康后果。現代人 的口腔細菌明顯不如古代人的多樣化,這被認為導致了后工業化的生活方式中 的慢性口腔疾病或其它疾病。” 研究人員從34個史前歐洲人類骸骨的牙結石上提取DNA,追蹤從最后的狩獵采集 者到到石器時代和中世紀中最早的農民的口腔細菌的本質。 Cooper說道,“引入耕種后口腔細菌的組成發生了明顯變化,約150年前再次發 生變化。在工業革命時期,引入工業制糖和面粉后,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口腔 細菌的多樣性明顯減少,主要是引起齲壞的菌株。現代口腔基本上處于永久性 疾病狀態。” 在過去的17年,Cooper一直都與阿伯丁大學教授、考古學家及共同負責人Keith Dobney為該項目工作。Dobney說道,“我曾經證明古代牙齒上常見的牙垢堆積 物是大量稠密的固體鈣化細菌和食物,但我不能確認細菌的種類。古代DNA是明 顯的答案。” 在2007年之前,該團隊不能充分控制細菌污染的背景值,直到2007年提供了 ACAD超凈實驗室和嚴格的凈化和認證協議。 研究人員與一組阿德萊德大學牙科學院的牙科醫生共同工作,描述了現代口腔 中微生物多樣性以及牙菌斑和牙結石中細菌之間的關系。 Adler寫道,“引起牙齦疾病的一個常見原因是牙齦卟啉單胞菌,它被認為是造 成近年來心臟病發生率增加的原因。但是,我們能夠證明它在過去7000年的發 病率并未增加,這表明它可能不是致病的。但是,它可能會通過刺激產生永久 炎癥從而導致疾病。” 隨著時間推移,該研究團隊現已將其研究擴展到全世界,包括其它物種如穴居人。 |